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
2018年10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研究提高我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問題。
會議要求,“實施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建設若干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怎么樣?航救君(公眾號:航空應急救援)與你一起梳理梳理。
2019年7月,中共成都市第十三屆五次全會重點就高質量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東部新城進行了研究部署。成都媒體報道指出,今年3月,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確定落地成都,該中心是6個國家級區域應急救援中心之一,主要承擔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時就近快速響應、跨區域協調調度應急資源、執行急難險重救援任務等職責。
按照成都媒體的報道,中央提出的建設“若干”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應為6個,但從媒體公開報道和政務采購網上查詢獲悉,目前為止有消息傳出的只有5個中心,即西南、西北、華中、東北和東南中心,第6個中心暫時未知。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西南)中心
四川成都淮州新城
2019年10月30日,應急管理部孫華山副部長一行來到成都淮州新城,實地調研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情況。
據金堂縣政府網站報道,應急部救援協調局相關領導到該縣調研西南中心選址情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和航空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報道中稱,國家區域(西南)救援中心是國家實施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建立空中應急救援體系,打造“航空尖兵”“空中先鋒”,整合各種應急救援力量,構建“輻射西南、多災種救援、一專多能”的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
除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西南)中心外,查詢到廣元市應急管理局網站信息,將啟動“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西南中心廣元分中心”建設工作。
目前該項目還未進入實施階段,查詢政府采購網還未出現項目可研編制等招標信息。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西北)中心
甘肅蘭州新區
據公開報道:2019年9月12日,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孫華山在蘭州新區實地考察調研應急管理部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建設。
孫華山表示,蘭州新區地理和交通優勢明顯,在蘭州新區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西北)中心的基礎條件和綜合配套條件較好。特別是新區在項目前期做了大量推進工作,為項目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省應急管理廳繼續加強與新區的協調聯動,進一步加快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為下一步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提供保障。
目前該項目還未進入實施階段,查詢政府采購網還未出現項目可研編制等招標信息。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華中)中心
湖北
華中中心未見公開報道,但是通過采招網找到了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委托的“國家區域應急救援(華中)中心建設項目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競爭性磋商采購公告”,中標單位為湖北省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華中中心落戶湖北,大概率落戶在武漢,且已進入項目編制的實質性階段。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東北)中心
黑龍江大慶
中國政府采購網顯示,由大慶市應急管理局委托招標的“國家東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采購"中標單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可以說該項目已進入編制實質階段。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東南)中心
根據成都媒體報道出的是6個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這樣看來,應該還有東南中心,但是公開媒體并沒有查到東南中心的相關信息。
百度貼吧中的“潮州建設吧”到是出現了小道消息:
“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項目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九大工程”之一,目前該項目已經確定落戶潮安區古巷鎮大嶺山產業園A片區,正在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前期工作,面積約500畝,并配套建設50畝省級應急救援中心,建設資金約30億元,計劃于2021年年底完成。”
至于最后個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則未在公開信息中查詢到。
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怎么建設?
建設些什么內容?
查詢中國政府采購網,大慶市應急管理局委托發布的國家東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采購A競爭性談判公告中顯示:
一個機構、四個基地
按照國家應急管理部印發的《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指導意見》,該救援中心按照“一個機構、四個基地”的功能要求規劃設計。
“一個機構”:區域應急指揮部;
“四個基地”:綜合救援基地、培訓演練基地、物資儲備基地、航空保障基地。
人員編制:區域中心機關及所屬單位編制共約200人,常態化保持300-500人輪訓隊伍,具備保障300人機動救援力量駐勤的能力。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一)基礎設施建設:辦公用房;指揮協調用房(指揮大廳、指揮要素室、技術支撐室、值班備勤用房、配套保障用房、);實訓演練設施(基礎訓練設施、專業訓練設施);裝備儲運設施(儲運設施、轉運設施、貨運場地、維修保障設施、附屬設施);航空保障設施(飛行起降場地、空管塔臺、氣象設施、導航設施、通信設施、任務保障設施);教學用房(教學培訓用房、多功能報告廳);生活保障設施(住宿用房、公共生活設施)。
(二)裝備器材建設:指揮保障類器材;后勤保障裝備物資;專業救援物資(地震地質災害救援裝備、水域救援裝備、抗洪搶險裝備、森林滅火裝備、空中救援裝備)。
(三)信息系統建設:指揮調度系統;培訓管理系統;裝備儲運系統;運行管理系統。
從上述信息來看,航救君(公眾號:航空應急救援)認為各個區域中心的建設按照應急管理部印發的《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指導意見》來實施,其建設內容基本不會脫離這些項目,可以看出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統籌了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包括航空救援所需的附屬設施,含飛行起降場、空管設施、航行導航設施、生活保障設施等。
航救君(公眾號:航空應急救援)高興的看到,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將航空保障設施設備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且公開報道中顯示,應急管理部印發了國家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方案,這樣看來,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航空應急救援基地的建設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航救君相信,中國航空應急救援的春天就要來了,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自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先后整合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其中包括5個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我國整合統籌了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專業應急救援力量,這些應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應急力量。
目前,應急部整合了公安消防、森林武警兩支部隊近20萬人,轉制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這是應急救援的國家隊和主力軍,這是地面救援的中堅力量。
從公開報道來看,我國地面救援力量和體系較為有力和完善,但在航空應急救援這一塊,還是短板。
在世界各國,航空救援的力量主要以直升機為主,直升機由于可以在空中懸停、垂直起降,對于起降場地要求低,因此在航空應急救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升機發展的先驅,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締造者西科斯基曾經說過“當一個人需要救援的時候,固定翼飛機只能飛過他的頭頂,扔下花瓣,只有直升機能夠快速把他送往醫院”。
航空救援的最直接的意義在于重視生命,可以快速對傷員、病人進行救治,同時也可以帶動一個行業,促進經濟發展。
目前發達國家大多建有完善的航空救援體系,德國的直升機空中救援15分鐘能到達國內任何一個地方;美國的航空醫療救援覆蓋了全美60%的洲際公路網絡,能夠為其境內84.5%的人口提供20分鐘抵達現場的服務保障。
當前我國陸地航空救援還處于萌芽起步階段,救援飛行力量和機隊規模都很小,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些都是需要加快補齊的突出短板。
相信在今后一段時間,建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將是應急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航空應急救援體系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專業性強、技術與后勤保障復雜、管理與指揮難度大等特點,大規模調動需要依靠專門機構方能實施,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發達國家航空救援己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國借鑒。中航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廣林研究員在中國應急管理雜志上撰寫的《國外航空救援體系的發展》一文,值得我們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