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浙江法制報連續報道了麗水、義烏、溫州等地的特警隊員的故事。湖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楊云龍有些“不服”了,雖然他們是肌肉男、硬漢……可是“黑科技”,他們有嗎?
“特警”和“發明家”,兩者似乎沒有任何聯系,前者時刻處在安保一線,后者則總是待在實驗室里。這個叫楊云龍的瘦黑小伙子,集“特警”和“發明家”于一身,將這兩者很好地融匯貫通起來。
大多數發明家的靈感來源于生活,楊云龍也一樣。他從小就對科技產品感興趣,去年更是成了智能家居愛好者,通過使用這些智能產品,楊云龍萌發了將特警訓練裝備智能化的想法,一來節約成本和人力,二來更貼近實戰訓練。
訓練場上的“黑科技”
記者初見楊云龍時,他正在特警支隊的“楊云龍工作室”里,認真研究著他的“寶貝”。在一間不大的工作室里,整齊地排列著各種工具箱和一些半成品——人形K板和各種鋼架子。
彈射靶
“看著是有些亂,組合起來就成了移動靶、隱顯靶和彈射靶,我還是帶你去近距離體驗一下吧!”見記者一臉茫然,楊云龍拉上他的“寶貝”說走就走,來到了室外靶場,準備展示“黑科技”的威力。
彈射靶
靶場處在一片山坳里,巖壁上有7個紅色大字——“訓練訓練再訓練”。在逼近40℃的烈日下,特警隊員們穿著厚實的作戰服,正準備和楊云龍發明的智能訓練裝備一決高下。
第一個出場的“黑科技”叫彈射靶,裝置可自動彈射目標,用來訓練隊員的反應速度。別聽名字挺酷炫,其實它是用三根不銹鋼管、彈簧及其他智能配件等組成的,就好像投射手一樣,能把目標物拋射到空中。
在彈射靶發明之前,警隊里只能靠“人工彈射”。比如在反應訓練中,隊員會用水果作為目標射擊,每次都是由一名隊友幫忙拋投,另外隊員負責射擊,“子彈射中水果,炸裂開來時,經常會砸中隊友。”楊云龍說。
現在有了彈射靶,隊員們只需將雞蛋放入特定位置,按下遙控后,雞蛋便會彈射到十幾米高的空中——“砰砰砰”,幾聲槍響回蕩在山谷里,隨著雞蛋的炸裂,鼓勵的掌聲也響了起來。
特警訓練
在彈射靶的旁邊,有個奇怪的物體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只見一個人形K板,腳下踩著“小坦克”,在坑坑洼洼、雜草叢生的石子地上,靈活地前后移動,甚至還能左右閃躲。原來,它就是移動靶。而在這個東西被發明之前,特警隊員們只能打固定的人形靶。
移動靶
除此之外,在靶場最靠近山坳的地方,有個水泥“突擊房”,里面隱藏著最后一件“寶貝”——隱顯靶,人形模樣的靶子,可模擬嫌疑人進行360°旋轉運動,非常貼近實戰。
隱顯靶
特警演練涉水救人
他把家里二十平米左右的客廳改造成了工作室。一開始,每天下班后,他就窩在客廳里看專業書,弄不明白時,會糾結到深夜,“弄懂一個原理很簡單,但幾個原理串在一起,就很難了。”
沒有任何人的幫助,楊云龍只能求助于網絡。就這樣,單槍匹馬干了三個月,今年1月底,楊云龍開始動手設計了首款產品。客廳又變成了雜物間——自來水管、人形靶、智能配件、各種工具,七八個紙箱子堆得客廳無從下腳。
楊云龍的父母和妻子,一開始非常不理解。他的母親起夜時,曾被客廳的工具劃破腳,兒子也被工具傷過,家人“威脅”過他好幾次——“再不搬走,統統給你扔掉。”每次,他都打著哈哈過去了。
突擊房訓練
這種堅持終于有了成效,今年2月,楊云龍設計的彈射靶橫空出世了。簡單的幾根自來水管、幾個皮筋、一個底座,加上智能家居的“智能配件”,就是彈射靶的全部零部件了。為了將零部件拼合起來,楊云龍找到樓下修拖拉機的師傅幫忙,師傅一臉不解,“就這幾根管子,還能訓練用?”他一邊解釋一邊指導電焊師傅操作,兩天下來,簡陋的成品終于完成,但楊云龍的眼睛,受到電焊光的刺激,足足流了一個星期的眼淚。
可以遠程操控的彈射靶受到了特警隊員們的歡迎。之后的幾個月,楊云龍又成功開發出了移動靶和隱顯靶。這三樣“黑科技”的原材料,都是從網上購買的,造價在1000元左右,而正規產品的價格都在3萬元到5萬元。
楊云龍在訓練中
“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方面的產品,我已經在申請專利了。”楊云龍說,他還有更多的想法有待開發成型,除了繼續做好訓練靶外,后期還想開發防彈機器人,用自己的特長為提高警隊的實戰水平貢獻一份力量。